面对心动过缓,如何自我心理调节?
2022-02-16 GMT+8 AM 09:56
返回列表

心率过慢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当这些患者同时出现心理问题时,情况会变得更糟糕。

 

长期的心理压力对心动过缓的患者来说非常危险,因为情绪应激常能引发心律失常,这会加剧心动过缓症状的发生,甚至导致患者发生晕厥、心脏停搏和猝死。所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也是治疗心动过缓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如果发生心动过缓,我们应该如何减轻心理压力呢?

 

1、认识自己的心理反应

 

您需要首先认识到,人在生病后,产生恐惧、焦虑、沮丧、愤怒等感情都是正常的,它们之所以能够出现,是由于您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而引发的情绪应激反应,您应该去接纳它们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认为自己不该出现负面情绪,抗拒意识往往会使自己的情绪更不稳定。

 

同时,您也应该知道,持续沉溺在这些感情中既有害于身体健康,又对获得生活幸福感、稳定感和安全感毫无帮助,反而会危害自己、亲友和影响周边的人。

 

2、接纳自己的情绪

 

每当这些情绪发生后,您就需要及时发现并自我接纳、调整。如果在得知或者考虑到病情恐惧、焦虑了,您应该咨询医护人员,了解心动过缓的致病原因、症状、诊断流程、治疗方法、生存预期和生活康复手段,让自己不再对疾病处于惊慌失措的状态。

 

您也应该积极地自我纾解以克服恐惧,例如,对自己说“医生已经说过绝大多数人都会康复,我也将康复”或者“就算最坏的情况发生了,也是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应该积极过好每一天”。

 

如果觉得自我调整情绪的力度不够,您可以寻求亲友或心理医生的帮助,让他们帮助监测和舒缓不良情绪的发生,积极与他们沟通,探寻不良情绪发生的源头,积极去讨论解决它的办法。

 

3、积极行动起来

 

您可以多做一点其他事情让自己获得幸福感、充实感以降低发生不良心理活动的概率。运动和饮食是对抗不良情绪时比较好的活动。一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保持30分钟以上有利于舒缓不良情绪。美味的食物会舒缓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理压力,但要警惕高油脂、高盐分、高糖分及高卡路里食物带给心血管系统的风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比较好的选择。

 

学习一些健康的烹饪方式、玩游戏、看电视、读书等休闲行为有助于舒缓心理压力,参与到一些自己喜欢但不繁重的工作中,也能够帮助缓解不良情绪。

 

4、保持良好的睡眠

 

不良的睡眠经常会导致不良情绪,也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作率。所以,心动过缓的患者需要维持较高的睡眠质量以减少不良情绪和病情恶化的发生,保持良好睡眠的一些措施如下:

 

及时在周末,也要养成在规定时间段和规定时长内睡觉的习惯,建议睡眠时间段为21时至次日7时(最迟不超过23时),每天需保持至少7个小时睡眠时间。个人洗护需在睡前2个小时内完成,在睡前半个小时内,建议熄灯和减少噪声。

 

(1)如果晚上存在失眠或呼吸暂停等问题,不建议在白天小睡超过20分钟【1】。

 

(2)睡前3小时内不宜吃得过饱,如果您习惯喝咖啡和傍晚锻炼,请在睡前3小时之前完成。夜间不能闻到烟味,请远离烟草,如果您吸烟请在医生的帮助下戒烟。

 

(3)维持利于睡眠的环境,卧室应该温度适宜,拉上窗帘。床垫益柔软舒适没有异物感,枕头需调整到合适自己睡眠的高度。

 

(4)如果睡不着,不要看表。去另一个房间做些放松的事,直到感觉有足够的睡意,再回到床上睡觉。

 

(5)若您在接受上述睡眠卫生建议后,仍然难以获得足够的睡眠,则可以转诊睡眠专科医生。睡眠医学专家可以解决许多睡眠障碍和睡眠问题。例如,专门从事睡眠医学的认知行为治疗师会致力于重整导致失眠等睡眠问题的思想、情绪和行为【2】。

 

5、维系良好的社交关系

 

如果您还因为家庭内、社交圈内亲友的矛盾产生心理压力,建议您多和产生矛盾的对方沟通,必要时相互妥协退让。或者请心理医生介入干预,化解心结,减少压力源。

 

另外还建议您多出去走走,多建立一些新的社交关系,交一些乐观、善良的朋友。把自己置于集体中,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寻求温暖和友谊。不要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想些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把自己不愉快的心事向朋友、老师、家里人诉说,发发牢骚,把苦水倒出去,从宣泄中得到解脱。

 

参考文献:

 

【1】Hilditch, C. J., Centofanti, S. A., Dorrian, J., & Banks, S. (2016). A 30-minute, but not a 10-minute nighttime nap is associated with sleep inertia. Sleep, 39(3), 675-685.

 

【2】Mairs, L., & Mullan, B. (2015). Self-monitoring vs.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 A comparison of behaviour change techniques to improve sleep hygiene and sleep outcomes in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2(5), 63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