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金奇主任医师成功完成首批Magbot™机器人导航手术,应用微创电生理Magbot™一次性使用磁导航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以下简称“Magbot™磁驱导航导管”)和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并联合Genesis RMN™心脏电生理机器人磁导航系统,为三名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了精准、高效的射频消融治疗。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国内磁驱导航技术迈入新阶段,为复杂心律失常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微创伤解决方案。
Magbot™机器人导航手术应用磁驱导航导管,融合磁驱导航和三维射频消融技术。术中,通过与Genesis RMN™心脏电生理机器人磁导航系统联用,借助系统产生的低强度磁场,操控患者体内磁驱导航导管,使其灵活到达心腔的任意位置,实现导管头端的精准导航;与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联用,以导管内置磁感应器实时显示位置并完成心脏三维建模,使医生可在精准模型上进行心电信息描记和病灶定位,实现对异常心律失常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手术全程结合磁导航技术与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精准定位靶点,高效、安全完成消融,Magbot™磁驱导航导管凭借以下核心技术优势助力手术成功:
7段磁体布局:优化磁导航控制,实现更精准的靶点定位与自由灵活的导管操控;
头端加大磁体设计:增强导管贴靠的稳定性,提高操作精准度;
66孔灌注技术:高效能量传输,优化消融效果,进一步提升治疗安全性与成功率。
病例分享一:患者为女性、39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多年”入院。行电生理检查诱发心动过速,诊断为慢快性房室结双径路。手术过程中,应用Magbot™磁驱导航导管,精准定位慢径区,顺利完成慢径区改良。
病例分享二:患者为男性、73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多年”入院,电生理检查提示左侧游离壁旁道。手术过程中,使用磁导航技术结合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精准定位靶点,在靶点位置消融1秒,即成功阻断旁道,随后,进行巩固消融120秒,并观察30分钟后未见旁道传导恢复。
病例分享三:患者为女性、68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多年,近1年症状加重”入院。行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慢快型房室结双径路。手术过程中,应用Magbot™磁驱导航导管,精准定位慢径区,并顺利完成慢径区改良。
三名患者术后心律恢复正常节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也未出现心悸等不适症状,进一步验证了Magbot™磁驱导航导管在精准标测、稳定操控及安全消融方面的卓越性能,充分展现了磁导航技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与技术领先性。
此前,在第十届亚洲心律失常峰会(ACAS 2025)暨第十六届中国心律失常峰会(CCAS 2025)期间,金奇主任围绕《磁导航技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与优势》进行了专题汇报,深入剖析了Magbot™磁驱导航导管的创新应用。他指出,该导管的成功临床应用填补了国产磁驱导管的技术空白,突破了进口产品的技术封锁,并在稳定性、精准度及操控性等核心性能上实现全面提升,为心律失常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金奇主任强调,微创电生理正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持续深化技术创新,致力于研发新一代高性能磁导航导管,同时积极布局5G远程手术及高功率设备在远程医疗领域的应用,通过智能化、精准化的电生理技术,推动国内医疗迈向更高水平,为中国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精准、安全、微创伤的治疗方案。
©Copyright 1998-2025, MicroPort Scientifi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唯引互动 |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202302356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487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 非经营性 - 2016 - 0131
“微创”、“MicroPort”及“ ”为我司注册商标,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