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医疗™首款三分支主动脉支架Hector®/通天戟™启动上市前临床
2025-11-09 22:30:00
作者:微创来源:微创
返回列表

中国,上海——近日,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脉医疗™”)创新研发的Hector®/通天戟™胸主动脉多分支覆膜支架系统(以下简称“Hector®/通天戟™胸主多分支支架”),成功完成全国首例上市前临床植入,正式启动国内上市前临床试验。

 

本次临床试验由上海长海医院陆清声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临床设计,在全国多家医院同步开展试验,旨在评估Hector®/通天戟™胸主多分支支架在治疗主动脉弓病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首例入组手术由陆清声教授及其带领的血管外科团队完成。术后,陆清声教授表示:“Hector®/通天戟™胸主多分支支架将主动脉腔内治疗拓展至全主动脉弓部,满足临床的迫切需求。支架结构设计解剖适应度高,预防内漏。输送系统导入方式及支架释放步骤均有独特设计,相比三开窗或烟囱技术,显著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整体上,Hector®/通天戟™胸主多分支支架手术操作流畅,支架定位准确,支架贴合血管解剖形态,瘤腔隔绝完全。”

 

凭借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Hector®/通天戟™胸主多分支支架已于2025年3月获批进入中国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有望缩短其上市进程,早日使国内患者获益。

 

此外,其海外市场布局和临床应用也在加速推进中,不仅在瑞士、意大利、德国等国家成功完成多例临床应用,手术效果良好,赢得了国际专家认可;还已获得欧盟定制证书,在2025欧洲血管外科年会上正式上市发布。

 

累及主动脉弓部的胸主动脉瘤(TAA),瘤体破裂致死率超80%。然而当前对其治疗深陷两难——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神经损伤风险较高;微创伤手术治疗则在国内外皆无可用的已上市产品。完全腔内化精准重建弓上三分支,仍是全球血管外科领域亟待攀登的“技术绝壁”,亟需开发胸主动脉多分支支架以挽救更多患者。

 

心脉医疗™在分支型主动脉支架领域已有近二十年的技术积累,其前两代产品目前均已进入多国临床应用且表现优异:

·   第一代产品Castor®/通天戈™是全球首款分支型主动脉支架,首次将主动脉腔内治疗从降主动脉扩展至主动脉弓上单分支;

·   新一代Cratos®/通天镰™分支型支架对输送系统进行了多项创新升级;

·   Hector®/通天戟™胸主多分支支架进一步扩展主动脉腔内治疗范围,能够通过微创伤介入治疗同时实现腔内重建主动脉和弓上三大分支动脉。其具有三大创新性设计,包括独特的全腔内三分支覆膜支架结构设计,血流无阻断快速部署三分支支架技术,以及刚柔并济且兼具后释放功能的桥接支架设计。

 

心脉医疗™总裁朱清博士表示:“未来,Hector®/通天戟™胸主多分支支架在国内获批上市,将为国内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修复治疗提供更优的手术解决方案,同时也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主动脉介入领域的领先优势。心脉医疗™也将继续致力于主动脉、外周血管及肿瘤疾病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创新,秉承向医疗社区‘提供能延长和重塑生命的可普惠化真善美方案的企业使命,致力于成为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等领域新兴科技引领者。”

 

 

 

病例分享:

本次首例入组患者为68岁男性,确诊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主动脉弓部左侧局部膨隆,瘤体内见附壁血栓,胸主动脉走形迂曲,管壁见多发软硬斑块。遂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植入Hector®/通天戟™胸主多分支支架以隔绝病变。

 

术中,患者取仰卧位,解剖右侧股动脉和左颈总动脉,穿刺双侧肱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弓部瘤,确认预期位置后,植入Hector®/通天戟™胸主多分支支架。

 

术后造影显示:支架形态良好,定位精准;瘤体被完全隔绝,未见内漏;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血流通畅,达到手术预期效果。